列宁格勒的政治地位一度在迁都莫斯科之后有所下滑,但是不管再怎么下滑,那里也是革命的圣地,是俄国仅次于莫斯科的重要核心城市。¤尤其是改名为列宁格勒之后,因为被冠以了导师大人的名号,这座城市的象征性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不客气地说吧,列宁格勒的市委书记比起一般的州党委书记还高上两分,至于列宁格勒州的党委书记,那一般都得是中央委员级别的封疆大吏去坐镇。
比如之前的不幸亡命的基洛夫,这位可就是正经八百的中央委员。实话实说,中央委员什么根本就不算什么,如果不是基洛夫跟斯大林关系十分密切,他根本坐不上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的位置。因为按照常理,这个位置至少得是候补局委去坐镇,基洛夫还有点不够格!
当然,基洛夫现在已经挂了,在他死了之后,围绕谁接任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以及联共(布)西北局书记的职务那是有一阵血雨腥风的。托洛茨基自然是推荐他的人卢那察尔斯基继任,讲心里话,卢那察尔斯基这些年是越混越差,如果不是有托洛茨基硬撑着,连中央委员都保不住,反正这位是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可自拔了。
斯大林自然不想拱手让出如此宝贵的位置,在他看来,小伙伴基洛夫死了他本来就需要安慰,而托洛茨基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人基洛夫还尸骨未寒。就盘算着抢位置。实在是忍无可忍。
当时。斯大林强烈地推荐十分要好的小伙伴邵武勉接替基洛夫的职务。说起来,邵武勉也是个悲剧,之前在《真理报)当一把手,结果因为办事不利和藐视托洛茨基的权威被导师大人唰了下去,在新一届大会中依然只保住了中央委员的身份,否则,他怎么也得混上个候补局委。
斯大林一直想着怎么弥补邵武勉的损失,基洛夫一死。斯大林很自然的认为我的小伙伴死了那就得由我的小伙伴顶上去。所以他强烈地推荐邵武勉担任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和联共(布)西北局书记。
问题是,斯大林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其他的政治势力并不认可,托洛茨基就不用说了,为了争取主动,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不光是他,跟着他混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也看上了这个实职肥缺,一直只能在共产国际刷存在感的他们,很渴望讲这两个位置捞到手,对这两个货而言。这就等于是东山再起了。
不光是反对派要拆斯大林的台,甚至在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联盟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斯维尔德洛夫就认为:上一次是维护团结和巩固政治联盟,我让着你斯大林,让基洛夫上去了。这已经是给了你面子,你得领情。而现在,基洛夫死了,轮也轮到我的人继任了吧?
于是乎围绕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和联共(布)西北局书记这两个位置,几方整治势力纠缠在一起,争得那个叫热闹。一场龙争虎斗之后,这两个位置被一分为二,西北局书记依然在斯大林那边,邵武勉上任,而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则被加米涅夫抢了过去。
实话实说,这一轮争斗中,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联盟是吃了小亏的,丢掉了至关重要的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一职。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意见不统一,严重地分散了力量。为此,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是互相指责。斯大林说小斯不顾全大局,小斯则说斯大林不懂人情。反正这一次争夺让双方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各自都是一肚子意见。
后面的事就更有趣了,大家都知道,很快在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连屁股都没有坐热的加米涅夫轰然倒台了。这个位置又一次空了出来。于是乎又是一次好斗,不过斗了两个多月,最后也没有落实。
托洛茨基这回对不争气地卢那察尔斯基也死心了,转而提出让越飞上马。斯大林则希望邵武勉兼任,至于斯维尔德洛夫则推荐布勃诺夫。从资历上看,这三个人在仲伯之间,都是十月革命的老革命,尤其是布勃诺夫,此公在历史上的1917年第一届政治局上,可是当选过大长老的。只不过在这段时空,因为某仙人的加入,他混得不算太好,一直在中央委员上蹉跎,当然,也必须看到这位在军事方面的影响力可是不小,作为军委委员和曾经的总政治部主任,他是如今斯维尔德洛夫在军方的第二号人物。
这一次,斯维尔德洛夫就是觉得应该推布勃诺夫一把了,怎么的也让他在下一届进入政治局,这算是提前为布勃诺夫刷声望和履历。
不过布勃诺夫的对手也不可小视,实际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打算跟小斯一样,都是借着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这个平台为下一届大会做准备,很有可能谁掌握了这个位置,谁就能在下一届进入政治局。
自然的,争夺十分激烈,尤其是小斯再也不让着斯大林之后,这种争夺几乎呈现白热化。不过在进入五月份之后,渐渐地也快要分出了胜负,托洛茨基不可思议地逆袭了一把,强势地将越飞推了上去。
这一下,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又是一通争吵,双方都埋怨对方在拖后腿,反正联盟关系是岌岌可危。也正在这个节骨眼,原列宁格勒市委书记因病退休,将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这一下,不管是斯大林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拿下这个市委书记,架空上头的越飞!
看上去像是天方夜谭?怎么说越飞也是中央委员和州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