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把诸位王子的封号从“秦楚燕吴”降到“东平、临淮、广阳、南安”,似乎是削弱诸王子的声望的举动(一旦国中有变,老三到老六就不能打着秦王、楚王等旗号分裂帝国,反叛中央);第二、皇孙拓跋浚先封高阳王,意味着在拓跋焘眼中,拓跋浚和那几个皇叔处在同样的候选人地位。但后来又撤销了拓跋浚的封号,在所有皇储候选人中拓跋浚的不同待遇,显示出这极有可能是要册封拓跋浚为皇储的信号。看来拓跋焘经过一番纠结,立皇储的天平还是慢慢向皇太孙拓跋浚倾斜。
就在北魏政坛这个云诡波谲的时刻,却发生了惊天一幕,打破了所有的平衡。史载公元452年春2月,太监宗爱由于害怕皇帝追究其诬陷前太子拓跋晃的责任,弑杀了北魏皇帝拓跋焘。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侍中薛提秘不发丧,希望借此机会拥立三阿哥拓跋翰登基,并把拓跋翰征召入宫,安置在一个秘密房间。就在一切都要水到渠成地发生时,侍中薛提却掉了链子,反而劝说大家拥立皇太孙拓跋浚为新任皇帝,集团“董事会”内部出现矛盾,于是连续密谈,却接连好几天没有结论。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机会的窗口期就是稍纵即逝。成大事者不纠结,这条被无数历史事件印证的历史规律当然不会对这几个阴谋家网开一面,他们的犹豫不决给自己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厄运。这场宫廷暗战又将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