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血染参合坡 下  铁血魏晋南北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shu.com/72432/19.html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回说到五原地区突然降温,黄河封冻,拓跋珪率领2万精骑跨过黄河,追击慕容宝的10万后燕大军。终于在参合坡这个地方,拓跋珪追上了缓慢撤兵的慕容宝。

如果说北魏和后燕此次战役的前两阶段“草原盾牌”和“草原军刀”是拓跋珪占尽地利人和的话,那么战役第三阶段“草原风暴”则充分体现了天时的重要性。

《魏书》对这场战役有精彩描写,当后燕军走到参合坡这个地方宿营时,“忽有大风黑气,状若堤防,或高或下,临覆军上”。当时应该是刮起了沙尘暴,情形可能和电影“碟中谍4”中迪拜沙尘暴比较类似。

后燕随军僧侣支云猛见天象有异,对慕容宝说,“殿下,沙尘暴来的突然,应该是在预示魏兵即将到来,我们最好派部队殿后作为警戒”。

慕容宝笑而不答,基本属于无视支云猛的态度,而慕容麟则在一边怒斥,“殿下英勇英明,部队又如此强大,足以使我们纵横天下,借给那些索虏胆量也不敢追击,这一切都在我们殿下的算计之中,哪里轮得到你这个秃驴说话!”

支云猛声泪具下,又苦苦劝谏,这时慕容宝小叔慕容德也劝慕容宝,认为支云猛的担心也有一定道理。小叔慕容德的面子还是要看的,于是慕容宝派慕容麟点齐3万轻骑兵殿后警戒,但慕容麟不屑于支云猛的建议,放纵士兵四处游猎。而这时,拓跋珪的精锐骑兵已经近在眼前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史书的对后燕将士粗心大意的描述似乎不近情理,慕容农、慕容绍都是能征惯战的战将,对行军、布阵、撤退都了如指掌,慕容麟更是常年在沙漠草原作战,除了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对这一地区的天气情况应该也很有心得,而且早年和拓跋珪联合作战时,对他这个表外甥的性格和作战方式应该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当气温骤降时,慕容麟应该就意识到黄河结冰的可能性,加之他对拓跋珪的了解,应该不会说出怒斥支云猛的话来。就算史载确是事实,慕容麟放纵士兵游猎,3万人散开来也是个巨大的探测面积,拓跋珪的2万精骑想静悄悄地穿过慕容麟骑兵的警戒区域,在被发现前去突击毫无防备的慕容宝似乎是难上加难。所以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慕容麟放水了。

早在几个月前驻军五原的时候,由于怀疑老爹慕容垂已经仙去,慕容麟已经打起了谋逆的算盘,但阴谋败露,慕舆嵩等人被杀,还好慕容麟做事缜密,没有被牵连上。但慕容宝也因此开始提防慕容麟,慕容麟也害怕自己被慕容宝干掉,不如先下手为强,干掉慕容宝,但自己威望不够,如果起兵火并,军队不一定会跟自己走,弄不好自己也要给慕容宝陪葬,不如借拓跋珪之手杀死慕容宝和一干兄弟,自己好控制军队,回国再相机行事。于是,慕容麟派出心腹,在慕容宝撤兵时偷偷渡过黄河,跟拓跋珪取得联系。

慕容麟曾多次联合拓跋珪扫荡各鲜卑部落,所以双方已经是老熟人了,一来二去,双方应该达成了某种协议或默契,有可能是:慕容麟帮拓跋珪杀死慕容宝,拓跋珪协助慕容麟回国登基称王。慕容麟万万没想到所谓“慕容垂已死”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消息,拓跋珪见慕容麟主动送来大礼,当然来者不拒。

有了“内奸”这个新身份,慕容麟斥责支云猛就合情合理了。但在慕容德劝说下,慕容宝要派出殿后部队,此时慕容麟应该是主动请缨讨得这个差事(慕容麟在此战区作战多年,讨到这个差事不难)。慕容麟带走了3万轻骑兵,但却并未在后方警戒,而是和拓跋珪取得联系后,主动让出了拓跋珪的进军路线。

拓跋珪在表舅慕容麟的引导下,把部队分成左右两翼,人马衔枚,当晚悄悄接近慕容宝大营。第二天一早,慕容宝大军刚要拔营出发,人马一片混乱时,突然发现营地两边的山丘上出现了大批北魏骑兵,说时迟那时快,拓跋珪已经指挥两翼骑兵冲进慕容宝大营,疯狂砍杀。在平原地带,已经卸甲的重装骑兵和没有列阵的步兵,在轻骑兵的冲击下简直是不堪一击,后燕军队瞬间崩溃,慕容宝在亲兵护卫的拼死保护下仅逃得一命,慕容绍战死沙场,所剩5万士兵全体缴械投降。慕容麟想问拓跋珪讨要这5万部队为己所用,但此时拓跋珪露出狰狞面目,一声令下,坑杀所有投降的后燕士兵,慕容麟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只得只身跑回中山。

史籍记载拓跋珪本想释放这5万降卒u建建议道,“燕国强大,这5万降卒是燕国精锐中的精锐,如果放他们回国,以后定成为帝国强敌,不如趁此机会杀之,以免除后患”,拓跋珪听从王建建议才坑杀降卒。不知是不是后世史家对拓跋珪的粉饰。

到这里,史上有名的“参合坡之役”画上了句号。拓跋珪在这次战役中把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演绎的淋漓尽致,通过外交联合后秦抗燕,截断交通线制造燕军混乱,把握慕容麟的私心进行策反,最后率兵突袭慕容宝的大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但参合坡的结局太惨了,5万降卒的冤魂给拓跋珪贴上了一个永远也揭不掉的“反人类”的标签。但如果翻开历史书,像这样的屠杀、屠城,比比皆是,我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些惨剧制造者呢?

刘秀屠过城,我们称他


第十四章 血染参合坡 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