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亮了,一场战争、冲锋厮杀过后,就是长久的沉默,一股浓重刺鼻的血腥味在这方天地间久久不散,但对于身处其间的人来说,却似恍然无觉,或许是已经习惯,或许是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无暇顾及。
战争结束后的战场之上,硝烟弥漫,还有未曾燃尽的火把,掉落在遍地的尸体中间,自行开始了火化的过程,也根本无人去顾及,好像就等着它自己熄灭。
滴、滴滴……
起初只是一滴、两滴,而后一连串,淅淅沥沥的雨丝,就像是天上女神的泪水,将天与地之间连成一片。
这雨来得毫无预兆,却又来得恰到好处,浇熄了焚尸的火焰,清澈了乌瘴混乱的战场,甚至洗涤了战争过后不管胜利还是失败的交战双方将士复杂南明的心扉。
在大城塞一块凸起的岩层地下,临时在此避雨的荀攸“哎……”地一声,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和思绪。
“公达何故叹息啊?”背后突如其来的声音叫荀攸不觉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便转过身去,眼见着良乐似笑非笑看着自己,那眼神中的光芒更似是完全参破了他的心思,饶是以荀攸的心性此时也不由得脸色一红,过了会儿方才轻咳一声道:“嗯咳,良祭酒怎的出现在此处?”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温侯让乐来叫上公达,一起去参加战后总结会议。”说着,他还看了荀攸两边一眼。
荀攸当然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身边时刻跟着两名看守,不过在这种时候他们会关上自己的耳朵。
而良乐口中所谓战后总结会议其实是出自吕布之口,他念得挺绕口,不过这却不是第一次了。吕布早在河北与麴义大战的时候就已经将此概念引入了军中,所以就是荀攸也不陌生,因为他跟随吕布来到这里其实也就参加过两次军事会议,一次就是在西安阳县的时候,还有一次则是大城塞之战前,谋划这一出诱敌之计,这算是第三次。
当然也是荀攸第一次参加战后军事会议,早就有些耳闻的他不禁有些好奇,那个温侯这一次到底又是捣鼓出了什么东西出来。
其实荀攸接连对吕布的几次态度潜移默化的变化。一个很大的原因便在于吕布的许多所为引起了他的好奇。
须知人生来便有好奇,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好奇,亦是万万不能地,可这世间好奇若放在不适宜处,好好的事情便都会横生波折,至于究竟最后会往好还是坏的方向发展,则谁都难以预料。
荀攸正是由于好奇心痒,引得他越发想要了解吕布,而越了解吕布,他心中所谓绝不归服的心思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动摇了。吕布自然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此次出征才要带他出来,希望能够有个机会能够让他彻底归心。
可惜的是荀攸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表示,明明明眼人如良乐都能够看出他的心在一点点动摇,不过良乐却也能够理解,这毕竟不是个人的事情,似他这般倒可以不必考虑太多,反正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作何决定也只需要自己承担后果。但荀攸背后还有荀家。
别看荀家在颍川地面上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就是在天下间名声也不小,可到底也只是一个家族。现下颍川在董卓手里,而董卓又与吕布不对付,他荀攸若是投了吕布。难保不会引起董卓不满,而且他荀攸一人在此也就罢了,问题是荀彧也在此处,荀爽无人知晓他真实身份倒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往往不会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家来说,这显然并非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了,目前荀彧和他都还未作出决定,但荀攸心里清楚,他们在吕布这里,这只是早晚罢了,就看他现在心里动摇的厉害,难道小叔父荀彧会比他好上多少?
就像荀彧曾经在荀攸面前说起过,吕布囚禁他们叔侄的手段或许不怎么光明,但不也正说明了他对自己二人的看重么?这句话看似代表不了什么,但已经说明荀彧不会对吕布抗拒。
心中转着这些念头,荀攸却无法控制自己内心好奇,还有另一种蠢蠢欲动的心思,刚想着拒绝到嘴边却成了:“还请伯羽在前边带路!”
良乐目光一闪,突然意味深长地笑了……
大城塞内部可不小,但也无法容纳这数万将士,所以大多都是搭起了帐篷了事,吕布却是在大城塞内的一个小屋子里,召开了这场战后军议。
而且这军议还是等到良乐将荀攸领来了,看着手下文武基本上都到齐了,他才开始。
这看似寻常的举动居然又在荀攸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却是吕布也不知道的了。
其实战后军事会议的内容也就那么些,不外乎就是战后的伤亡统计,能够救治的要立刻救治,这一点要靠华佗和他的随军医疗队,不能救治但还能活命的发放抚恤遣散回家,这点需要路粹和良乐等人具体商议、筹划,至于还有死了的尸体就地掩埋,但需要将名录记下来,除了为其家属发放抚恤之外,也是为了将来建立吕布构想中的战士公墓之用。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是太远,而之外便是关于战俘的问题,这可是一个重要问题,要知道此次匈奴战俘足有四万之数,比他们自己军中人数还要多,或许将他们安排去做苦力是个好办法,却也不是长久之计,这点还要从长计议。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关于朔方郡太守及各级官僚的任命问题,尤其是太守一职,至关重要。
第一百七十二章、战后议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