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两代灭商  世界全史之先秦史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shu.com/42326/22.html

周文王名叫姬昌,一开始他也是打算做商朝的忠臣,因为他的思想还没有到家,所以一切都是在忠顺的情况下来办的,知道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打乱了这盘和气的战局。

说起来打乱这个战局的竟然是姬昌的同僚,也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崇侯虎。其实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便是这位崇伯侯,这里面还有一段前因:

纣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真实情况是这样么?是又不是,因为纣王再怎么混蛋,也没法仅凭一件事就下黑手,况且北伯侯又是军事实力并不亚于西伯侯的一股势力,纣王不得不防啊。所以崇侯虎又采取了第二个办法:

一天,纣王下朝,崇侯虎觐见纣王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

纣王听了不仅大怒,并且将姬昌永久的囚禁在羑里,本来打算杀他了事,但是碍于周国强大已不下于商朝,所以为保持国家内部的基本团结,所以他不杀姬昌。

纣王本来就没有想害死姬昌,关他只是一时的气愤。姬昌太会做人,所以她也怕机场的为人会动摇国本。

由于纣王关了姬昌,所以周地献上了美女和金银珠宝,姬昌终于在他被关的第七年被放了出来,此时的时间跨度是前1075年---前1069年。这样一切都理清了。

那么有关《封神演义》的记载,在姬昌被囚羑里的同时,伯邑考被杀并被剁成了肉酱,送往姬昌处,逼姬昌吃下,更有甚者揭示了妲己的初恋。这是正史介绍么?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此之前,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已经死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纣王没有杀他,当然他更不是妲己的初恋了。

姬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之所西岐,他觉得是时候报仇了,但是这个时候,姬昌得知了自己的长子的死讯,记住这并不是算卦得知,虽然姬昌懂得并写就了《周易》六十四卦,但是纣王的信息量很隐秘,他不会得知伯邑考进沬的消息。

但是据我们有的史书上记载,姬昌十三岁就有了伯邑考,两年后有了武王,但是,如果武王在前1137年出生,那么,我们后来讲的成王的出生年月又该从何说起呢?若文王十三岁得到长子,那么假如他被关进羑里的第一年长子就被杀了,那么伯邑考应该已经73岁了。老态龙钟,妲己都瞧不上他了。《封神演义》真是一个返老还童的东西。

其实,小说中的文王百子,也是瞎说的,文王只有十九个儿子,其中实际上的周武王的生年一般所说的是前1087年,这是为了照顾到后来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也不对,应该说按现在的说法,周武王应该活了五十四岁,百度上说的都是一些网友改过的,一些可以信,一些不能信。最终周武王的生辰应该为前1097年。

而伯邑考的生年应该为前1099年,在这儿,我们可以说,不要相信是学界有权威和永久不变的真理,我推荐大家都可以选考古系,去探求未解之谜。

实际上,文王起兵的原因应该说是想除掉搬弄是非的崇侯虎,他觉得商朝的根基已朽的原因,就是佞臣的作乱。可见这个时期,姬昌还是将自己看成是帮助殷商清除佞臣的老好人,这样的程度是不足以使他成为最终王朝的奠基者,只能使它成为一个忠臣,最好的下场则是记载《功臣录》,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耿直之臣,没有任何的上进。

可就在文王起兵的时候,来了一个贤者。这个贤者出山的方式是与以往贤者不同的。以往贤者大多数都主动自荐,但是这个贤者却让诸侯来请他。这个人就是姜尚,事情是这样的: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

经过对这件事的处理,使得文王的口碑很好,他迈出了孤立商朝的第一步。接着又办了几件惊天地的事情: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


23.两代灭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