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玄感之乱  隋唐我来了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5)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shu.com/40500/22.html

(封建社会中,军事上的胜利从来不是靠单纯的武力而获得的,同样,在现代社会里,事业上的成功也从来不只靠单纯的天赋或强硬的蛮干。乱世之中,得武力者失其地,得民心者得天下。)

能够让隋炀帝抛却所谓的“大国姿态”、“炫耀国威”的想法的人,叫做杨玄感,尚书右仆射杨素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杨素有一副美髯,容貌俊朗,杨玄感也继承了父亲的这些特质,《隋书·杨玄感传》形容他:“体貌雄伟,美须髯。”杨玄感不像苏威、李德林那样天赋异禀,相反,他小时候比较愚钝,大家都以为堂堂仆射杨素竟生了一个傻儿子。只有杨素能看出来自己的儿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杨素时常对人说:“此儿不痴也。”杨玄感年纪稍长,开始读书,亦习骑射,与父亲杨素一样,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隋炀帝杨广突然下令从辽东撤军,正是因为他听说杨玄感在后方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造反。

有人一定会问,杨素是大隋的功臣,功臣之子为什么会突然起兵反叛呢?

实际上,发动叛乱,并不是杨玄感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被迫做的临时决定,相反,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既然是蓄谋已久,就必然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私心。笔者于前文分析过,杨玄感的父亲杨素虽然是病逝的,但实际上是因为炀帝的猜忌和暗害抑郁而终的。在杨玄感看来,杨广纵然没有明着亮出屠刀,但已与杀父仇人无异。更何况当杨素去世之后,隋炀帝曾有一次对自己的一些亲信说:“使素不死,终当夷族。”这句话不知怎么传到了杨玄感的耳朵里,令他感到非常恐慌。一者出于自保己身,二者出于为父报仇,杨玄感决定与隋炀帝新仇旧恨一起算。

第二,性格。或许是因为年轻气盛,杨玄感在行事做人方面,明显不如杨素成熟,不懂得藏匿锋芒。《隋书·杨玄感传》形容他“性虽骄倨,而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这里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养士之风”的问题。在历史上“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的例子有很多,最有名的要属善养士人的战国四公子。但是战国四公子与杨玄感有一点很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杨玄感比他们要骄傲得多。这些文士愿意与杨玄感结交,一方面肯定是看重他自身的才能,另一方面,或多或少也是看了杨素的面子。骄傲的人养士不属于真正的养士,当这些人与士人在一起的时候,由于互相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些士人只能进一步助长养士之人的骄傲情绪,杨玄感就属于这一类。功自然要居,因为功劳是你的总归会是你的,但居功不能自傲,像杨玄感这样一个居功自傲的人是很难保证其忠诚的。有时候很多人只是居功,尚且遭统治者猜忌,更何况那些不仅居功,而且每天都在自矜功伐的人。

第三,大势。早在隋炀帝第一次出兵征伐高句丽前,农民起义就已经渐渐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燃起狼烟。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邹平一带有农民王薄,自称知世郎,率先聚众举义,揭开隋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同一年,漳南(今属河北省衡水市)人窦建德又引兵起义,很快兵至万人。到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曹州济阴(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孟海公也发展起一支万人的军队,与隋朝政府作对。相信熟悉隋唐小说和评书的读者对这两个名字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在此不再就农民起义一事做更进一步的探讨,留到后文再说。总之,当时的天下大势引《资治通鉴》的话来讲就是:

时所在盗起,齐郡王薄、孟让、北海郭方预、清河张金称、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勃海孙宣雅各布聚众攻剽,多者十余万,少者数万人,山东苦之。

在第二点中,笔者分析到杨玄感是一个不懂得藏匿锋芒的人,他对大事业、大功绩有着无限的渴求,更何况他的身份比普通的农民要高贵很多,号召力也绝不在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下,因此在这样一个变动剧烈而生发大理想、大蓝图的时代,滚滚的时代浪潮推动着他走上了举兵谋反的道路。

在搞清楚杨玄感谋反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看他做的准备工作。笔者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三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邀宠。中国古代的历史很有意思,很多要谋反的人在真正举事之前都要先向统治者低头,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再比如这一位杨玄感,这或许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哲学吧。因为杨素军功卓著,杨玄感也因此得以进封上柱国。这样一来,他和父亲都属于第二品官,每逢朝会,杨玄感和父亲杨素都是在同一列。隋文帝杨坚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觉得儿子与父亲平起平坐非常不妥,于是就下令杨玄感官降一等。平白无故被降了官,杨玄感不气不恼,反而一下跪倒,拜谢杨坚:“不意陛下宠臣之甚,许以公廷获展私敬。”没想到陛下您如此宠爱我,能够让我在宫廷之上表达我对父亲的敬意!我们都了解杨坚的性格,这样的话最能博得他的欢心,一路做到礼部尚书,袭爵楚国公。

第二,尝试。隋炀帝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杨玄感在随征之列。大军至大斗拔谷,文武百官和将军士兵都舟车劳顿,狼狈不堪。而这时,杨玄感却显得分外精神


第二十一章:玄感之乱(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