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柏后来告诉他,其实大半原因在于他们族里的小孩子,从小开始严格接受族规祖训教育,大人们老是跟他们说一些祖辈们成功的励志事例,那些事例一开始无一不是祖辈们先是挨饿受冻苦熬,后来挣扎求生,后来再寻得出路奋力拼搏杀出一条生路。许是听得太多代代祖辈们缺衣少穿困苦煎熬的细节,所以很多邵家族人从小就有了那么一点心理阴影,长大以后大多都是囤物狂。
年越回想起邵家族人的发展轨迹,跟华国近代的历史发展相对比,确实是有那么点相合相衬的悲凉和沉重感的。
也难怪这一次邵家族人在设计避难房时,尽量地让房子坚固结实耐用,又尽量地在房子建造大仓库和地下室,最后还要多建温室房子。那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深刻地受到祖辈们的影响,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饥饿贫乏和灾难的恐惧感。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个诺贝尔物理奖华人获得者叫崔琦,他的生活轨迹就很有一些参考。1951年时他12岁被送去香港读书。我最记得他成名后接受采访,说他要是不出去,他父母就不会死。这一段真的很感人。
第15章 山顶洞人
年越一直留在阴凉的洞厅里,给洞厅摆设的家具和物件规整一下,顺便用鸡毛扫到处弹弹灰。这大厅极为空旷,高度有六米,长约三十多米,深有五米多,洞里面再深入的五六米是仓库房。大厅周边置了很多货架,上面摆了很多箱子,感觉是当半个仓库用的。厅中间的家具有些是以前邵宅里搬来的,有些是新增的,都是竹编或藤编的多,样式是朴素实用类,看来是村民们的手笔。
大厅周边摆放满了各种行李箱子,年越检查了一下标签,都是邵老爷子和林伯的。他们还没有醒,这时也不好整理出来放房间,只能继续搁着。
他在厅里一边看书一边守到五点,邵老爷子和林伯才悠悠醒过来。两老人睡了一觉后又恢复精神,看看外面的太阳还有一点烈度,就带上草帽出门,一边和年越慢悠悠地下山,一边慢慢观看周边的情况。
“哎,这家的花木养得好。”邵老爷子指着一户人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