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议政厅里,跪着一排大小官吏。郭翼将节杖放在桌子上,大厅两侧站着全副武装的军士,满眼冷酷的盯着这些跪下的人。
改革会有阻碍。教科书上反复提醒过无数次,今天算是让郭翼遇到了。
郭翼喝了一口茶,汉代的茶太难喝,早知道就带一包茶叶了。望着跪着的官吏,满不在乎的问:“诸位大人是打算以死劝谏?”
底下一起开口,“望大人三思!”
郭翼拿起一张盖好公章的公文,语气平淡的说,“来人!河池县令王昌贪赃枉法,拖出去斩首示众,将其罪行公之于众。”
“大人不可!”杨博立刻抬起头,高声道:“王县令在此地为官数十年,熟知民情,不可妄动啊!”
郭翼冷笑,嘲讽道:“熟知民情?我看是熟知贪墨吧?”
外面传来军士高声宣读王昌罪行的声音,贪腐银两高达三千多万钱!且制造冤案十四起,强占民女十二人,罪在不赦!
随着外头传来一声惨叫和百姓的欢呼声,郭翼又拿起一张公文,朗声道:“来人!将上禄县令拖出去斩了!”
“来人!把两当乡县长拖出去斩了!”
“来了!把武都道县令拖出去斩了!”
一张张公文拿走,军士压着一个个官吏出门,就在议政厅大门口枭首示众!剩下的官吏噤若寒蝉,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哎呀!没了!”郭翼怪笑一声,似乎很失望。筋疲力尽的伸个懒腰,打着呵欠说:“看来这武都郡还是有些清官的啊。”
“哈哈。”周围的军士附和着郭翼笑了起来。从外头传入的浓烈血腥味刺入鼻孔,让郭翼有些热血沸腾。
望着瑟瑟发抖的杨博,郭翼微笑着问,“太守大人,如今各地长官职务空缺,你可有人才举荐?”
杨博早已汗流浃背,虽然外头吹着西北风,但他却感觉不到寒冷。郭翼的问话在他听来更像是催命符。半响才颤抖着回答:“下官无人可荐。”
“那好。”郭翼拿起两本册子,吩咐道:“武都郡未来要做的事情,我都已经写好了。就麻烦太守大人帮忙去施行了。”
杨博慌慌张张的接过册子,上面盖着的公章比血还要红,吓得他差点没拿稳,颤音道:“下官遵命。”
“你们都退下吧。”郭翼拂袖而起,转身进了后院。死里逃生的官吏们忙不迭的往外跑,一出门看到四具无头尸,吓得脸色惨白。杨博更是差点一屁股坐地上,多亏一旁的军士扶着他,才不至于当众丢脸。围观的百姓哄堂大笑一番后才纷纷散去。
军士笑道:“大人莫怕,只要你用心做事,将军不会亏待你的。”
“是。”杨博哪敢多说话?这些军士对郭翼那是比狗还要忠诚。
杨博战战兢兢回到家中,家里已经是一片哀鸿遍野,看到他回来了才有了欢呼声,可见郭翼这一番杀人立威的确是吓住了不少人。洗漱完毕,总算是把压力给卸掉了一点。这时才打开两卷册子看。
一卷是《商书》,一卷是《政要》。字体非常漂亮,若不是上面的官印格外显目,杨博有找作者研究书法的冲动。
《商书》主要讲如何安排郡内各县的商业分工问题,各县虽然面积不大,相距也都不远,但地理环境复杂,各县擅长种植的产业也有所不同。郭翼将它们全部链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县互相往来,盘活经济。
士农工商,商人本是末艺,士大夫都是对此不屑一顾。可郭翼这《商书》的理论,却让杨博看的津津有味,不觉看完最后一页还意犹未尽,抬起头只见自己夫人正红袖添香。
天,已经黑了。
“老爷今日受苦了,早些休息吧。”
若是平常,杨博就暖玉在怀上床办事了。但今日他却毫无睡意,也不回话,迫不及待的打开《政要》读起来。
《政要》主要讲官吏的选拔、任命、考校之法。其中所写都是杨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一条都足以震惊天下!郭翼的方式说起来很简单,靠考试选拔官吏。而且是分科考试!负责农业的,考农业试题;负责断案的,考法律试题。如此只要通过考试,官吏就能直接上任就职,开始治理相关工作。
而考校方法则显得“追名逐利”,农业的考校粮食收成,断案的考校破案数量和冤案数量。
按照这一套方法实现的话,那么就可以斩断“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举荐制弊端,让人才都能各得其用。
而这,就是《政要》最致命的一点。杨博本人就是弘农杨氏出身,若不是家族门荫他哪里当得上这个县令?如果官员都按照这套方法考校选拔,那可是断了名门望族的发财路,他们必然全力反对!
“难怪要杀官立威!借反腐之名扫除新政障碍,高啊!”杨博轻叹,这个十七岁少年的手段果然老道。放下书,拿起笔写了一封信。把信交给自己夫人,道:“这封信,你寄回弘农老家。”
翌日,在杨博的主持下,郡内开始进行人才选拔考试。以战后重建的人员组织为基础,各县商业开发的工作也一并推行。这个严寒的冬天也热闹无比。
郭翼将抄家收缴所得充入公库,作为武都郡的财政开支。各家的女眷也嫁给军士或遣散回家。如果生育了儿子的,则安排住在安置房,像普通人一样参加劳动。这已经算是他最大的仁慈,否则这些人全部要充军、流放。
“将军!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