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廷中别的衙门对这件事如此进言也许并不会引起景帝如此大的兴趣以至于最后震怒。朝臣有朝臣的立场,为国或者为民的立场还或许是自己私心的立场,并非永远都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对于前两者可以动怒可以训斥但是作为君王即使清楚他们不符君王的立场也应有容忍的雅量,对于最后一种作为君王必须明白那是人之本x_i,ng可以利用可以处置端看合不合君王自身的立场。但是对于内务府,景帝并没有容忍的肚量。内务府处理皇家事务,从本质上而言,内务府的官员是景帝家臣,景帝的立场就是他们的立场也必须是他们的立场,他们坚持自身的立场或者说他们坚持自身所代表的利益的立场这种事情是不符合皇家利益的,绝对是景帝的大忌。
所以景帝被这些奏折刺激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下旨严厉训斥并且开始命人彻查内务府。
本来这不过是皇室内务,但是皇帝后宫向来是朝堂争斗的延伸,虽说景朝自开国以来就严令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哪怕是再英明的君王的朝中事务走向有很多都与后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既然后宫的荣宠与朝中的荣宠永远息息相关,既然人之本x_i,ng是有私心,那么有朝臣明着或者暗着涉及其中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天启二年四月初十,大朝会上有言官当廷进言,言景帝不准大选乃违背祖宗惯例之举,恳求景帝自省。
景帝闻言毫不动怒,下旨若众臣对此有异议,可上折陈述。然后就坐等雪片似的折子承上来。纵观这些折子,在此事上如景帝所愿,朝臣一分为三,一部分反对一部分支持还有一部分明智地保持沉默。
关于保持沉默,这在景烈一朝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景烈一朝的诸多争斗中,景烈帝的众多心腹重臣都是保持沉默,越是位高权重可轻易改变君王心意的越不肯轻易开口,早期的柳泽生沈莫陈天尧肖越是,后期的卫衍及卫氏一门俱是。当然这里的保持沉默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他们有意见但是他们不会当场慷慨陈言激烈反对或许私下会和景烈帝沟通但是至少在明面上不会持反对意见,另外一种就是他们没有意见景烈帝的意见就是他们的意见。无论是哪一种,显然都符合景烈帝的意愿,这大概也是景烈帝虽然在景史上以铁血而闻名,但是他的心腹重臣们却都能得以善终并且福泽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很多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就比如说齐远恒,他的沉默让整个士林对帝王家事皇家秘辛保持沉默整整三十年,若他能再多活三十年,或许景烈晚期景宣一朝的血腥历史就能得以重写。当然,这些不过是后世史学家的无聊假设罢了。
话说景帝当时看完这些折子唯一的反应就是冷笑。这些折子上众臣个个都是为国为民大义凛然的忠臣形象,这里面有多少水分他将拭目以待。
这些折子当然全部留中不发,几日后事态越发严重,开始有朝臣暗指是不是君王身边有小人进谗言以至于君王如此一意孤行不肯纳取臣子的进言?到此时,哪些朝臣牵扯其中,此事又是谁在背后指使景帝也就心中有数了。
景帝一开始就预料到这事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他不想卫衍过多牵扯其中,早在事前就希望沈大统领能找个由头把卫衍调出京城一段时日,等事情平息下来再让他回来,不过沈莫的一番话打消了他这个念头。那日他要沈莫调人出京,沈莫问他:“陛下是因为他而不准大选?”
“当然不是。”对此景帝当然矢口否认,他不准是因为他的后宫已经有足够多的女人他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事跟卫衍一点关系也没有。
第28章 黑手
“既然不是因为他陛下怕什么?”沈莫对皇帝的回答不置可否,显然并不相信,再一次反问。
“朕才没有怕,朕只是不希望这事被有心人牵扯到他身上……好吧,其实有那么一点点。”景帝仔细思考以后承认有那么一点是因为卫衍的缘故。如果没有卫衍,这种事根本就无所谓,他肯定也会像他的先祖们一样坐拥三千美女尚嫌不足。但是现在有了卫衍,女人越多意味着他的麻烦越多,与卫衍相处的时间也就越少。至少在目前他不希望给自己找麻烦,至于以后,日子还很长,而人心多善变,也许到时候会有别的想法也说不定。
“既然与他有关,他总有一天必须面对这个局面,陛下不可能每次都能将他调开。再说,以臣看来,他未必会对此反对。”在沈莫看来,卫衍绝对不是那种会介意这种事情的人,当然也不可能会反对皇帝陛下广选美女充斥后宫。
“朕当然知道他不会反对。他肯定巴不得朕的后宫充斥女人,朕再也没空搭理他呢。”景帝很清楚这一点,就是因为太清楚才会更觉郁闷。虽然他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讨好他,但是卫衍非但不领情还肯定会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这种事真的让景帝情何以堪。
见皇帝陛下因为郁闷而快要抓狂,沈莫立即明智地告退。
过了几日,京中的局势越发严重。朝臣对于景帝的劝谏还没起到什么作用,景帝命人对于内务府的彻查却已经稍有眉目。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堂会审之下,多名内务府高官因受贿渎职等罪名入狱。而且,这彻查似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