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长久用宫里的人,太过逾制,被人注意到,参上一本,也是麻烦事,这几r,i你赶紧让人进行交接,然后该赏的赏了,恭送他们回宫,等陛下的圣旨和牌匾赐下来,就可以正式开府了。”卫衍能够顺利开府,于卫老侯爷来说,也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他又问道,“衍儿,你打算哪天宴请客人?”
卫衍正式开府,于卫家来说,是一桩难得的大喜事,卫家多年未逢这样的喜事了,到时候肯定要大宴宾客。
“恐怕要过段时日了,陛下只给了孩儿今明两日整理内务,后日孩儿就要去近卫营复职了。”卫衍放下了茶盏,说道。
“自然是公事要紧,宴客不急在一时,要是你抽不出时间的话,放到年后也行。”卫老侯爷听到儿子这么说,他的心总算全部放下了。
“孩儿也是这么想的。先看看吧,要是不忙,就放在年前,忙的话,只能放年后了。”卫衍点头称是。
他们父子俩在中堂说着话,柳氏和世子敏文则被人簇拥着,进了后堂。
后堂是府中的正院,正房七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东西则各有五间厢房,中间是个很大的庭院,里面摆满了各色花草。
这个院子,大大小小的房间,共有二十一间,是七间规制。五间规制的院子,正房五间,耳房各一间,厢房各三间,共有房间十三间。三间规制,院子就比较小,左右的厢房各有一间,统共七个房间。
当然,各种规制的院子,除了正房的大小自有规定,其他房间的大小和多寡,多是因地制宜,并非固定不变。
中路上除了第一进,其他六进,全部都是正院这般的七间规制,左右两路则没有一定之规,或者五间规制,或者三间规制,不一而足。初略数一下,整个府邸,起码有房间二百多间。
这座府邸,只须扫一眼,就知道比忠勇侯府更大,更讲究,可谓处处雅致,样样奢华,柳氏这一路看下来,心中稍稍有些安定。
皇帝和儿子的事,她自然很不乐意,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而且到了最后,儿子自个儿分明也是乐意了,有些话,她就没法多说了。
鉴于那人是皇帝,鉴于种种大道理,卫家的面子肯定是没法要了,但是连里子都没有的话,这恩宠说破天,也是虚妄。
这个舍不得赏,那个舍不得赐,只用些花言巧语,骗人去吃苦,这样的恩宠,谁愿信谁信,反正柳氏是不信的,但是现在,皇帝的手笔摆在这里了,他的心意也摆在这里了,就算柳氏想要挑剔,一时间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正院伺候的内侍,见有人陪着老夫人和世子进来了,早就机灵地迎了上去,热情地带着老夫人好好逛了逛这个院子。
正房当中那间,是正厅,东边那三间,是起居所用,西边则是书房。东边的耳房做了储藏衣物的库房,西边的则是茶水房。东厢房放着各种贵重物品,西厢房是小厨房外加仆役们的住处。
柳氏进了正房,先往东边去,一路看下来,看到儿子常用的东西样样齐全,处处妥帖无比,她不由得点了点头。
“侯爷怕冷,火笼木炭都准备好了吗?”她转了一圈,发现地上还不曾安置火笼,问道。
“回禀老夫人,侯爷吩咐过了,到冬至的时候,再置炭火。”内侍回道。
京城的冬日,原先是从十一月初开始入冬,不过这些年,天气日渐暖和,冬日已经推迟了好几日,一般人家,到了十一月中旬才会开炉取暖,过了腊月,出了正月,二月,到三月头,就是春日了。
今年的冬至,是十一月十六,离现在没几日了,不过柳氏想了想,还是决定让他们先置了炭火,免得冻着了儿子。
老夫人这么吩咐,伺候的那些人自然应是,很快就准备得妥妥当当了。
看完了起居就寝处,柳氏又转去了书房。
卫衍年少时,不爱读书,很是不学无术,不过这些年他跟在皇帝身边,需要读的书,他都读过了,而且有些道理,实非书上就能学得,而是有了阅历才会有切实的体会。
再说,他的这个书房,是皇帝让人布置的,正正经经像个书房的样子了,里面藏书不少,有些还是比较罕见的孤本。
卫敏文扶着祖母的胳膊,随着她走过那些书架,目光从书名上慢慢掠过。
他在荆州时,跟着名家认认真真念过几年书,看到这些罕见的孤本,他的眼睛亮了亮。
这些孤本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它们并非在研究微言大义,而是在研究一些很冷僻的学问,这些小道,感兴趣的人很少,很容易就会失传。
他以前听老师提起过这些孤本,老师曾经感叹过可惜无缘得见,却没有想到,今日他会在父亲的书房里见到这些书。
“世子要是喜欢,奴婢就让人抄写几本,过两日送去给世子细观。这几本都是宫中的藏书,只能在书房里看,不能拿出去。”管书房的内侍,见世子的眼睛停在那几本孤本上,惯会察言观色的他,马上就建议道。
“中官大人太客气了,可不敢当这样的谦称。而且不用这么麻烦,我不爱读书。”卫敏文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
宫中的内侍,对着宫中的贵人才自称“奴婢”,卫敏文的身份自然比这内侍高,但是所谓的宰相门前七品官,宰相的门房都是七品,皇帝身边贴身伺候的人,比宰相的门房肯定品秩更高,寻常人自然开罪不起,就算是皇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