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死缠烂打  高粱地里露水湿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shu.com/119212/67.html

姚丽娟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她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县柏香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外祖父是个雇农。因十几个叔伯弟兄才有一个女孩,姚丽娟自小受到了过多的娇宠。民国三十二年家乡遭年馑时,姚丽娟随全家逃奔到吉林抚松县做生意的大舅处,开始了漂泊生涯。有幸的是大舅对姚丽娟的上学非常重视。其后他舅舅做了老板,生意又做到梅河口和长春,一直到全国解放的那段时光里,姚丽娟都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先是抚松县第一完小,后到四平省立光华中学,又到长春成达女中。

1949年建国,姚丽娟到抚松县一个叫夹皮沟农村小学教书,开始了她终生从事的小学教师的生涯。在那段时间里,她和老师们白天打麻雀,除“四害”,参加各种政治运动,晚上还要为农民们扫盲。节日里,姚丽娟和她年轻的同事们扭秧歌,打腰鼓,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载歌载舞,给那个小村送去了无边的欢乐。

姚丽娟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小学教书的时候,学校里只有三个老师,其中像她一样师范毕业的老师只有一个,那就是即是教师又是校长的杨北安。那时杨北安比她大一岁,只有23岁。偏僻的夹皮沟村小学里,来了一位美丽文雅,穿着又考究的又单身的年轻女老师,对于村里的男人来说,就像是在鸡鸭群里落了一只惹眼的金凤凰,惹得那些到了该娶媳妇年龄的男人们心里开始动荡不安。

但对于那些普通的男人]

从姚丽娟背着行李,来到夹皮沟小学任教的那天起,有个男人就开始瞄准她了。这个男人就是22岁就已经当上夹皮沟村政府副村长的曲海山。那年,曲海山的媳妇信大美生孩子难产死了,曲海山正想在娶一个媳妇,正好这个时候美貌文静的姚丽娟从天而降,这让曲海山欣喜若狂,大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感觉。虽然曲海山已经娶过老婆,又有了他老婆信大美难产却活下来的孩子,但他觉得凭自己是村干部的优越身份地位,娶一个小学老师还是有资格的。要知道那时候的村小学,都是村政府出钱兴办的,小学里的民办老师还挣着各个小队的工分呢,村政府对小学有绝对的领导权。

曲海山对姚丽娟的追求和大胆,很直接,他有事没事每天都要去只有一墙之隔的村小学里去,主动接近姚丽娟,照顾她,关心她,并毫不隐瞒地表达要和她谈恋爱的意思。但姚丽娟似乎对这个貌似也很英俊的年轻村领导不感兴趣,总是很委婉地拒绝了他。曲海山锲而不舍地追了姚丽娟很久,也没任何进展,姚丽娟总是保持着和他不冷不热的距离,根本没有和他有那种意思。后来,曲海山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姚丽心里娟喜欢的小学的年轻校长杨北安。

曲海山还是不肯甘心,就直接托媒人去向姚丽娟求婚。当时他托的这个媒人就是曲海山的姑父,也是实权在握的村长柳奎。柳奎是一村之长,找到姚丽娟说媒,当然是很有分量的,姚丽娟只能实情相告了:她喜欢的是杨北安,两个人就要商量结婚的事情了。虽然柳村长还是劝说姚丽娟要权衡利弊,认真想想,姚丽娟还是毫不犹豫地当面回绝了他的提亲。

曲海山得知姚丽娟对自己彻底回绝了,受到很大的打击,但他以为姚丽娟回绝自己,就是因为杨北安,曲海山竟然执迷不悟地找到杨北安,软硬兼施地让他放弃姚丽娟。

杨北安当然也是十分喜欢姚丽娟,而且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很强硬地告诉娶曲海山:“我喜欢姚丽娟,她也喜欢我,我有理由把他让给你呢?她又不是一件物品,她想嫁给谁,是她自己的决定!你干嘛这样死皮赖脸呢?”

曲海山碰了一个钉子,心里恼火,他本来就是一个赖皮的本性,他想得到的东西就千方百计地要得到,眼看着姚丽娟与自己无缘,却投向杨北安的怀抱,他觉得这口气难以咽下去,就产生了邪恶的念头。

那是一个初夏的周日,姚丽娟去了县城舅舅家,由于父母已经不在了,她唯一的亲人就是舅舅了,几乎每个周日她都要进城去舅舅家度过一个充满亲情的日子。天黑的时候,姚丽娟才从县城的舅舅家回到夹皮沟小学。

姚丽娟住的是学校很简陋的宿舍,虽然宿舍和简陋,但毕竟是一个单独的房间,这也是校长杨北安为了照顾她,特地给她布置的,这对她来说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姚丽娟回到宿舍里,就心里痒痒着打开了提包,拿出来今天舅舅给她买的那件布拉吉。这是姚丽娟梦寐以求的一件衣服,终于可以像其他女性一样穿着布拉吉了。

布拉吉是苏联流行到中国的,那个时候中苏就是兄弟,很多苏联的东西都影响着中国。当苏联女英雄卓娅穿着布拉吉英勇就义时,飘逸的布拉吉显示出最革命的姿态。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卓娅的布拉吉都成为一种象征,也因此成为现中国初期最进步,最流行的女性服侍。

阳光明媚的年代,一群群年轻的女孩子,脸上写怀着革命的激情,她们梳着油黑的大p子或刘海齐眉的短,穿着五六色的布拉吉,嘴里唱着流行的歌曲,上学、上班、开会、集会、游园,投身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之中。

火热的建国初期,劳动最光荣,革命最时髦,布拉吉流行在大街小巷、建o工地,上至知名女性,社会名流,下


第64章:死缠烂打(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