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贡船终于陷入难以挽回的大乱。
直到这时,夏侯清等人才成功攀上了船,杀向离自己最近的敌人。苏夜竟无需落地,凌空转折,风驰电掣地扑向最为显眼的船舱。她人未到,掌力先至,三丈方圆之内,雨箭向外激射,人人透不过气来。五六个人来不及躲避,被那股巨力当胸一冲,顿时闭气晕厥。
官兵死的死,伤的伤,惊慌中夹杂着恐惧,仿佛一群失去蜂王的野蜂,毫无头绪地乱窜着。大部分人不知她是人是鬼,连她如何行动都看不清楚,只见一团黑色影子在雨中一闪,掠进了押运使大人所在的主舱。
舱外夜雨连江,冷风刺骨,舱内却珠帘绣幕,温暖如春。房间正中,摆着一只青烟袅袅的兽头铜炉。铜炉中炭火通红,烧灼藏有香料的香囊,芳香之气醺人欲醉。
苏夜手中执着那支长矛,黑衣蒙面,外表极为骇人。押运使姓李,是个文官,一直缩在床上,不敢出去查看发生了什么事,见她进来,顿时惊叫起来,“你是谁!”
亏他脑筋转得够快,下一句便是:“大王饶命!”
苏夜嗤的一笑,运功改变了声音,笑道:“放心吧,我本来就只想要货,不想要命。可我丑话说在前面,你若轻举妄动,休要怪我心狠手辣。”
她说话时,双肘忽地向身体两侧抬起,向右迈出一小步。两支长矛从破损的舱门外刺了进来,被她双手抓个正着。长矛忽地灼热滚烫,犹如火炭。持矛之人大叫一声,只觉胸口如遭重击,不由坐倒在地,手中长矛也脆然两断。
那姓李的押运使见她断矛如断筷子,吓的脸色苍白,只顾点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苏夜也不和他啰嗦,伸手将他从被子里拎了出来,推向门外。
她的计划十分简单,却十分有效。她本人率先上船,擒下地位最高的官员,让官兵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么一来,贡船必将混乱不堪,将所有注意力放在她身上,不会注意接踵而来的其他小船。
主力一到,船上水鬼马上就会跃下长江,手持峨眉刺、分水锥,凿透贡船船底,让四只贡船缓慢下沉。
她作出大胆判断,认为官兵见到主官遭人挟持,又不知雨夜中,有多少敌人前来袭击,绝不会拼死作战。万一李大人不幸身亡,他们不仅拿不到奖赏,可能还要被上官追究责任,不如让这位大人活着。哪怕贡物被盗匪劫走,也应由押运使承担朝廷的斥责。
水军巡查船或许会发现异常,赶来救援。但苏夜相信自己的实力,认为能在援军抵达前,成功转移大部分贡物。今夜恰好大雨滂沱,更大大降低了被人发现的可能。
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正确无误。她扔掉手中长矛,捡起一把腰刀,架在这位押运使脖子上,逼他走出舱门,命令护船官兵停手。
其实,另外三只贡船上,各有一位官员驻守,并非真的无人。但他们官职都没李大人高,生怕需要承担责任,装模作样抵抗一阵,也就放弃了。在那个时候,押运使大人已经叫的声嘶力竭,怒斥他们居然为了功劳,不顾上官性命。
此时,还有几位武功不弱的帮众攀上船来,与夏侯清等人会合。他们慢慢围拢到苏夜身边,警惕地看着船中敌人。
双方扯皮之时,十二连环坞帮众已经下水,动手凿出大洞,让江水灌入底舱。这么做,除了恐吓之外,还能阻拦对方事后追踪。
苏夜见押运使极为配合,便要求船工下锚,停在这个左右不靠的地方,并命令各坞主分头行事,将货舱中放着的贡物运到小船上。这些人手脚十分麻利,转眼间,几十只小船装的满满当当,扬帆顺水而下,飞快奔向计划中的分舵。
直到帮众撤的干干净净,只剩她孤身在此,苏夜才像大梦初醒,缓缓说:“我之前还在担心,若你们拼死反抗,我今日可能要大开杀戒。还好,我白担心了一场。”
贡船少说也载了几百人,将她围的水泄不通。在几百双眼睛注视下,她态度仍然那么从容,随意抓住人质的肩膀,将他掷向人群。
与此同时,她肩不动,足不抬,如同雨中鬼魅,飘到了甲板边缘。人人看的清楚,她竟然还举起手,向他们挥了挥手作为告别,忽地身形一沉,向江面坠下。
夏侯清不愧为她亲眼看中,亲手培养的副帮主,做事十分沉稳妥当。贡船已经下沉过半,因此她一眼就看见,他将小船安置在极为妥当的地方,远离贡船下沉时的漩涡,又没有远到让她难以企及。
“有个称心的下属,工作压力马上减少一半啊。”苏夜收紧斗笠,不为人知地嘟囔道。
她当空跃下,再次顺手一拂。水面散落的木板被袖风催动,平平滑出,正好移动到她脚下。这块木板大小有限,仅能够一个人坐在上面。可她踩上它的时候,已经和它浑然一体,借水力急速滑向下游,平稳至极。
夏侯清正拿着铁桨,在小船中等候,见她乘风冒雨而至,轻松一跃上船,便将铁桨递给了她,赞叹道:“湖主好武功。”
苏夜笑道:“过奖!”
铁桨再度入水,带出两道飞溅的浪花。这只小船更加轻便,速度也更胜一筹。贡船上的人还在试图拦截,不断射来箭矢,都被她随手拨开。转瞬之间,小船已经去的远了。
十二连环坞将总舵设于太湖,为长江水道枢纽之一,靠近江南繁华之地。此地偏向西南,离太湖距离尚远。苏夜不愿冒险回太湖